发布时间:2025-10-17 11:22:07    次浏览
随着美联储步入加息周期,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受到制约,欧央行据说要缩减购债规模,日本央行负利率走到尽头,中国央行回归货币中性,市场担心全球流动性拐点的出现,进而冲击国内股市债市房市资产价格。但是,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可能导致未来经济通胀再度下行,需要国内重启货币宽松,中美货币政策会否出现背离? 笔者认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货币政策可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不主动损害自身经济的基础上,每个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都会多少考虑对方货币政策的取向。一旦自身出现了货币紧缩的需求,然而对方还在宽松时,往往出于货币过强、损害出口、资本流入的担心,紧缩步伐迟缓,反之亦然。从1990年至今,以利率政策为标志的中国货币政策周期一共出现过三轮,而美国则出现过四轮货币政策周期。1990年代以来,中美货币政策背离有过三个阶段:一是1991年4月到1992年9月,这段时间里中国在降息,美国在加息;二是2007年9月到2008年10月,这段时间里中国在加息升准,美国在降息;三是2010年10月到2011年7月,当时中国货币政策连续加息提准,而美国则在保持低利率环境下祭出QE2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过去中美名义增速出现的四段背离的阶段,从没有出现过利率政策之间的背离。 美国货币政策除了盯国内经济通胀就业目标,外部环境也会制约其行动,如果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背离,货币政策可能会选择观望,因此,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货币政策可能是相互牵连的,在不主动损害自身经济的基础上,每个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都会多少考虑对方货币政策的趋势。一旦自身出现了货币紧缩的需求,然而对手还在宽松时,往往出于货币过强、损害出口、资本流入的预期,紧缩步伐迟缓,反之亦然。如果两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取向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必须背离,那么市场将会如何走?因为顾忌美国的第二次加息,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延后,故还暂不涉及政策背离的问题。当然,一旦出现“内松外紧”这种背离时,沿用前两次政策背离的经验,很可能会出现人民币汇率贬值、外汇占款流出压力增加。 国内债市走向主要还是取决于国内经济通胀形势和货币政策取向。美国加息预期短期制约国内货币宽松进程,从而间接影响了债市。房地产调控之后,国内经济基本面下行可能会利好于债市,然而在美国加息预期的掣肘下,国内货币政策可能还会暂时维持中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判断:只要货币政策不会紧起来,经济基本面下行依然有利于债市收益率的下行。未来一旦中国货币政策放松导致中美货币政策再次背离的话,对股市利好,但利好的前提条件是:贬值预期不会导致资本流出失控。货币贬值并不可怕,怕的是资本流出失控。今年英镑闪贬,英国股市是涨的。2014年俄罗斯卢布暴贬,房价是涨的。如果央行能够通过干预资本流出进而阻断汇率贬值对金融市场影响的渠道,国庆后开启的第四波汇率贬值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整体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