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7 11:22:07    次浏览
本报记者郝艺报道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小微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了65%,税收贡献占到了50%以上,出口超过了68%,吸收了75%以上的就业。基于中小微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巨大贡献,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减税政策。然而,来自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4年的调查却显示,仅有10%左右的中小企业认为企业的税收负担比2013年减少。减税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在中财-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看来,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他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国家从最近两年才开始针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而且集中在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几个有限的税种,政策的执行总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企业的负担是综合性的,除了税负,企业还面临一定的费负。该观点在前不久得到了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的印证,据宗庆后统计,现在企业除了要承担增值税、消费税等之外,还要承担25%的所得税以及内资股东20%、外资股东10%的红利税,“这样算下来,一般实体企业的税负要达到40%至50%以上”。那么,简政放权不断推进,企业却“无感”,如此的尴尬境地究竟源于国家的简政放权力度不够,还是地方政府的执行不到位?温来成认为,虽然现在税收政策已经明确,政策优惠力度不断加大,但从制度上看,现行合法合规的收费项目还是比较多,例如,2015年政府预算科目表明,很多部门都在收费,而且收费项目并不少。不仅如此,地方政府在简政放权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现象,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其他违法乱纪行为,企业负担肯定不会减轻。如今,地方政府的选择性放权行为已经在阻碍国家简政放权的有序推进。据了解,有的地方政府会将早已命令取消的项目作为减少项目进行申报,有的则把经济收益丰厚的项目挂靠到不会取消的项目上;另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则假借简政放权之名,将本应存在的监管项目取消,导致监管真空的出现。要杜绝地方政府对简政放权政策的随意践踏,“就需要加强已经出台政策的落实、监管和评估”,温来成强调,国务院办公厅在去年将已出台的简政放权措施委托给国家行政学院等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目前该方式还处在试验阶段,以后此类评估都应该交给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来办,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在内的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第三方咨询公司都可以纳入此范围。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等都在担任政府公共政策的评估工作,去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多次谈到“第三方评估”,如今有关部门正在起草“各级政府第三方评估指导意见”。就地方来看,湖南就曾做过其他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第三方评估,并及时发现了有些部门涉企检查频繁、企业中介服务收费过多、监管政策不够明晰等问题。地方政府对已出台政策评估环节的设置得到了温来成的赞许,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策的有效落实,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地方政府针对简政放权进行评估的案例。